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荆门 活动
查看: 1330|回复: 0

[孩童教育] 守护孩子心灵,把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复制链接]

298

主题

49

回帖

1196

积分

注册时间
2017-4-5
最后登录
2024-3-21
荆币
844
回帖
49
发表于 2019-11-25 19: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地址:湖北荆门
  日前,一位老人与人发生纠纷,旁边一名4岁小男孩善意提醒,却遭遇老人对其动粗。事后老人已经道歉,我们在此不做更多讨论。值得注意的是,事件处置过程中,民警细心守护孩子心灵的做法令人称道。

  据报道,民警在处置过程中注重细节,不光考虑孩子的人身安全,劝家长先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身体,事后还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对孩子的仗义执言给予肯定及鼓励:“你做得好!以后遇到类似现象,该管还得管。”

  这是一种必要的心理疏导,是对孩子心灵的守护,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执法,有助于避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试想,男孩既然跑过去提醒爷爷,可见在他的认知里,爷爷的举动是不对的,自己应该提醒。可他的善行并没有得到正向回馈。若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难保孩子不会产生疑问:“难道我做错了?”甚至他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更甭谈以后遇事“一声吼”了。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教育从知识教育、品德教育,已逐步深化到心理健康教育。前不久,钟祥市人民检察院与钟祥市公安局联合签发《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询问”工作机制》,也是为了避免因为办案给未成年人造成“二次伤害”。可是,各地关于未成年人跳楼、跳河、煤气自杀等惨剧的报道频现,也有报告显示,全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为什么孩子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除了他们自身心理脆弱,网络暴力游戏、娱乐电视节目等对其人格形成产生一定的负面诱导,关键恐怕还在于学校教育的缺位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快节奏、大压力的现代社会,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从孩子的心理需求考虑问题,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人格教育、实践能力、抗压训练等社会性教育被忽视的问题。而学校虽然大多开设有心理健康工作室及相关课程,但工作缺乏系统性,开展不够深入,没有真正起到预防教育的作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幸福,如何帮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

  作为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异常行为要具有敏感性。比如孩子突然言语消极、变得沉默寡言了,突然旷课、逃学或不回家了,或者出现失眠、精神萎靡等生理变化,一旦发现这些苗头要及早干预;作为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真正建好、用好心理健康工作室;对于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则可以开设一个倾诉的空间,加大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

  孩子可塑性强,且缺乏社会经验,相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守护孩子心灵要从细节抓起,不管是焦虑、抑郁、强迫症或是巨婴症,都应该及早干预,把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切不可因为轻视、大意酿成不良后果。(陈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