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日,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发布了今年第二期197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引来众多网民和群众的围观。
去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用足各项强制措施,加大了对拒不配合被执行人的打击力度。
2016年12月28日起,全市两级法院整体联动,在各新闻媒体发布《关于严厉敦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通告》,震慑失信被执行人。
对于有财产而不履行的被执行人,法院依法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拍卖、变卖、罚款、拘留等措施,促进案件执行。对于有能力履行而转移财产、暴力抗拒执行的,按拒执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016年,全市法院共司法拘留69名被执行人,对24名被执行人以拒执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罗菊英、马金莲以及陈平德、陈舵等三案被省高级人民法院作为拒执罪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与此同时,我市法院加大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公布力度,压缩“老赖”生存空间。去年,全市两级法院将失信被执行人一律纳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在该平台发布失信被执行人5472名。并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对“两代表一委员”、换届干部人选进行失信情况审查,否决30余人。
为积极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全市法院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户外显示屏等广泛宣传执行工作典型案件及曝光失信“老赖”名单。
被执行人吴某,在经营歌厅过程中侵犯他人著作权,被判赔偿2万元,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吴某玩起了失踪,导致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今年1月20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本报将吴某作为失信被执行人发布后,吴某的亲戚朋友、同学纷纷给她打电话,吴某感到“面子”尽失,寝食难安,于春节前主动找到执行法官,将2万元执行款给付完毕。
2016年,全市法院有近10%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掇刀区人民法院有35名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压力,主动到该院履行了义务。
市人大代表魏美章关注了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微信公众号。他说,法院用足罚款、拘留、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运用新媒体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力度,让“老赖”声名扫地、诚信受损、出行受限,日子不好过了。(记者 邓琳 通讯员 王义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