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荆门 活动
查看: 109|回复: 0

[观点评论] 别让儿童电话手表违禁词“逼疯”家长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81

回帖

3万

积分

注册时间
2016-10-31
最后登录
2024-6-16
荆币
21781
回帖
81

实名认证微信认证社区元老忠实会员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24-5-27 16: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地址:湖北荆门

据报道,近日,有部分家长反映,自己通过小天才电话手表App跟孩子聊天时,“我是你妈”等表述被系统提示“可能含有不适宜内容”,令人哭笑不得。

对于有经验的网友来说,遭遇这些毫不奇怪,肯定是因为家长在使用过程中,其发布的内容触碰了电话手表系统后台设置的敏感词,导致被屏蔽。然而,即便在保护儿童这个超级正确的目标下,出现这种明显荒诞的结果,仍显得不正常。

厂商对儿童电话手表的内容进行干预可以理解,但干预总要有个限定边界。厂商并非监管部门,这种明显影响到用户日常使用的干预行为,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此,厂商官方客服表示,“是想创造一个绿色的沟通环境,一些敏感词汇或者不文明用语都是发送不出去的。”但从实际情况看,或许“绿色”在表面上实现了,但“沟通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未免本末倒置。

就像一些网友评论所说,把内容审核都交给无脑屏蔽系统,厂商一可以节约成本,二可以推卸责任,牺牲的却是用户体验。

而小天才电话手表粗暴设置敏感词并非孤例,它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诸多社交平台加大了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内容审核的力度,而这些人工智能又不够“聪明”,结果导致笑料频出。

内容审核事关内容安全和用户体验两个重要方面,以目前的AI技术水平,想靠技术手段简单解决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这两个方面都做不好。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AI大范围屏蔽关键词的结果之一,就是使当下互联网上充斥了大量的“黑话”,讲的和听的都知道在表达什么。而其要表达的内容大部分也并非不合法,只是为了应付AI审核系统。

从目前情况看,市场主体对互联网内容进行干预必不可少,但在干预的同时应兼顾互联网用户体验,同时亦应时刻牢记干预的目的所在。如果忘却初心而将之变成一种应付程序和形式主义,类似发生在儿童手表上的笑话肯定还将层出不穷。(信海光)(来源:荆门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