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荆门 活动
查看: 711|回复: 0

[荆门新闻]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亮点扫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81

回帖

3万

积分

注册时间
2016-10-31
最后登录
2024-6-4
荆币
21692
回帖
81

实名认证微信认证社区元老忠实会员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9-8-9 1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地址:湖北荆门
  荆楚门户、中华农耕文明摇篮、道家思想源头、世界长寿之乡、通用航空新城……一张张颇具分量的城市名片,宣告着荆门文明脉络源远流长。如今,沐浴着现代文明之光,这片古老的土地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2018年初,我市成功入围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创建促发展、惠民生,实现了良好开局。今年以来,全市战鼓再擂,一场众志成城的创城攻坚战打响,荆门人民争分夺秒、开足马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这座城市的文明梦,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1.jpg

城区浏河新村居民点一处墙绘


  路平水清面貌靓——基础设施步步改善

  “前段时间,我经过金虾路去中天街,突然发现好像不一样了,道路比以前更干净、宽敞、明亮。”这是金虾路南段上半年完成刷黑后,市民杨女士的第一印象。

  商户经营有序、地面干净整洁、道路标志醒目……这条通往主城商业区的背街小巷悄然蜕变,告别了脏乱差的无序旧貌,让许多人由衷感慨:走在这里心里都是舒坦的。

  年初,陪了荆门人民30余载的象山景区龙泉公园经过半年改造升级,重新开园,园区除保留了可追溯城市记忆的老景点外,文化风雅的艺术长廊、戏水观花的桃花岛、升入云端的登山廊桥、美轮美奂的夜之风景等瞬间成为热度极高的“网红”打卡地,让市民流连忘返。

  解决民生痛点,补齐城市短板,让群众受益,我市走出了创建为民的有力步伐。

  目前,荆东大道、金龙泉大道、阳光大道(杨湾路)改造等项目正加快推进,泉口西路延伸段已建成通车;

  风景如画的象山景区二期项目已开工,东宝山森林公园完成EPC招标,读书台主入口建设项目正组织招标方案调整;

  57个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项目正加快建设推进,“一场两馆一综合体”(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体育综合体)项目全部动工建设,乡镇(街道)健身中心建成15个,市图书馆新馆正在施工;

  今年以来完成停车位建设735个,确立了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市政设施的33个年度维修改造项目;

  19条中心城区背街小巷刷黑改造被纳入年度计划,完成刷黑8条,正在施工8条,3条正在组织项目前期;

  中心城区8大片区改造中6个已完成征收,建立了全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库,10个老旧小区被申报纳入省级试点;

  专业市场退城进园方案和政策出台,明确了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

  竹皮河PPP项目三条河道治理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河道沿线123个排污问题排口已整改完成76个,水体基本消除黑臭。

  创城热潮中,文明正一点一滴融入荆门的城市血脉。

  城净草绿满目新——城市环境节节提升

  近日,我市漳河镇上竖立的一块牌子,让从上海来荆的徐先生暖了心窝。

  原来他突遇内急不知去哪如厕,抬头看见了镇政府门口的指示牌,上书“漳河镇人民政府内设厕所,对外开放”。

  “上海虽有公共厕所,但这么醒目的指示牌太少。荆门开放单位内设厕所,便民,亲民!”徐先生高度点赞。

  6月28日,我市发布“最严养犬令”——《关于规范城区市民养犬行为的通告》,对不系犬绳、影响卫生等违规行为,予以重治,并登记造册,对多次劝导仍不改正的,移交相关部门从严处理。

  经过一个多月治理,之前饱受诟病的不文明养犬现象正逐步改善,不少市民带狗外出携带塑料袋,及时清理犬只粪便。

  “以前在广场上跳舞,总有狗在脚边乱窜,安全隐患大,现在大家出门都知道给狗拴绳,安心多了!”市民王女士表示。

  改变,实实在在发生在市民身边,城市环境变得更加整洁。

  我市无缝衔接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保洁,实现全天候作业,监督考评达到“以克论净”;

  聚焦环境治脏、设施治损、秩序治乱、绿地治空、运输治抛等问题,城郊环境在综合整治下逐步改观;

  “牛皮癣”、沿街晾晒、临街杂物等不文明乱象得到遏制;

  瓜果摊点有序经营,塔影路、地税路等路段已设置16个季节性瓜果疏导点;

  翠竹园、象山、南台等市场周边秩序实施外包服务,重点区域秩序管理有了新途径;

  餐饮油烟污染得到全面整治,城区道路临街建筑外立面墙面脱落、红砖裸露、广告破损等问题得到清查整改;

  文明养犬宣传进社区、学校、广场、公园,群众举报的124起养犬警情被依法处置,文明养犬氛围日渐浓厚;

  垃圾分类已在市直党政机关强制执行,在5个社区建立了示范点,垃圾治理获得有效推进;

  77座公厕无障碍设施及相关便民器具配套完善,年度计划新改建40座公厕,已完成21座,单位内设公厕开放数量扩展到180个;

  2个广场、6个公园共4平方公里园林绿化提档升级,补植乔灌木4100余株、色块植物2万余平方米、草坪地被3.4万平方米,116条道路和25个公园、广场、游园基本完成补植任务。

  一个一个找症结,一项一项抓整改,新气象和新变化每天都在发生,市民成为文明创建的最大受益者。

  平安幸福风气正——秩序管理层层推进

  在荆门,闯个红灯、横穿个马路,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网红”,因为8月7日已有10名市民尝到了厉害。

  7月下旬开始,我市对行人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一经抓拍,除了在路口电子屏、路段专栏及各媒体进行无码曝光外,还将获取违法行人个人信息,通告所在单位或社区,并告知在一定时限内主动到相关部门交罚款10元。

  这是我市为文明创建放出的“大招”之一。其实,曝光、处罚并非目的,引领大家文明出行,自觉规范交通行为才是初衷。

  “荆门交通越来越规范了,提高大众素质,也是幸福指数提升的一个必要条件!”

  “强烈支持曝光不文明行为,早日提高城市形象”……

  效果如何,群众的声音是最好的证明。

  今年以来,我市全警上阵、部门联动,不断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努力营造创城的浓厚氛围,铁手重拳,掀起创城整治新高潮。

  上半年,共查处酒驾醉驾毒驾违法1828起;

  “治超”查获超载违法行为1147起,暂扣车辆157台,行政拘留21人;

  查获货运车辆违反禁令禁志9251起;

  查处两三轮摩托车违法行为5334起、暂扣2318起;

  查获违法停车23740起,拖曳机动车辆2100台,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5万余次;

  城区196条背街小巷实行了路长制及相应维稳机制,停车位划线、治安、消防、市容环境等得到了全方位整治。

  创城攻坚将愈战愈勇,城市也将迎来脱胎换骨的改变,以文明之花铺就一方平安幸福的港湾。

2.jpg



东宝区龙泉街道土门巷社区志愿者清除小区内的杂草


  全民参与火焰高——素质提升面面聚焦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句话,浓缩了当前我市20万志愿者的创城热情。

  “叔叔,咱们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请将摩托车停到线内。”

  5月31日,来自白石坡中学的120多个红色小身影穿梭在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区,他们捡垃圾、清小广告、整理共享单车、引导居民停放车辆、开展交通文明劝导,以实际行动为创城助力。在小志愿者的影响下,许多居民也主动加入志愿服务中。

  罗哲英,一名86岁的独居老人,也是一名高龄志愿者,主动为小区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区里有小广告,她拿起小铲刀一点点铲掉;家门口的垃圾桶移走后,她每天都要清扫一遍路面;樟树枝叶长了紧挨电线,她向社区人员反映,消除隐患……

  “您老年纪大了,休息一下吧!”邻居们劝道。

  “劳动对身体好,能给大家带来方便,我幸福!”罗哲英说。

  在老人的带动下,众多社区居民也加入了志愿者、义工队伍,成为一批招之即来、来之能干的“创城”力量。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大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推动力。

  我市现已建立志愿服务队伍1360支,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0.3万人,注册志愿者数量位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一。

  276家机关单位和37所中小学志愿服务队,在创城攻坚期持续开展了两个多月的文明劝导活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创城队伍,在耳濡目染中熏陶着自己和他人。

  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强化媒体引领、活动引导,营造创城氛围,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如启动2005年版市民文明公约修订,市民参与互动达3万余人次,收集意见120余条;开展系列最美推荐评选活动,推荐身边好人线索1000余条;举办37场创城社区巡演、11场市民公益大讲堂,提升公众对创城的知晓率、参与度等。

  创城带来的变化,已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文明风尚,共铸城市精魂,这项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了文明创建的好处和更加温暖的城市温度。(记者 李蕾蕾/文 朱运兵 郑波/图)(来源:荆门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